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19岁少女跳楼,消防管痛哭自责,而围观者行为令人寒心!

常德房天下  2018-06-26 09:46

[摘要] 这两天,甘肃庆阳西峰区19岁女孩李某奕跳楼自杀事件仍在发酵。起因是20日,李某奕在一栋25层公寓的8楼准备跳下期间,在楼下的围观者不仅不为其跳楼而揪心、犯难,而是为其不快点跳楼而焦急、不耐烦,甚至有人喊“跳啊,快跳啊”等。

这两天,甘肃庆阳西峰区19岁女孩李某奕跳楼自杀事件仍在发酵。起因是20日,李某奕在一栋25层公寓8楼准备跳下期间,在楼下的围观者不仅不为其跳楼而揪心、犯难,而是为其不快点跳楼而焦急、不耐烦,甚至有人喊“跳啊,快跳啊”等。在她跳下后,有围观者吹口哨,表示“跳得好”。甚至还有的人揣度她是不是为了成为“网红”而在表演。

人,不可能死而复生,这些围观者想必不会不知道。面对一个花季少女的陨落,围观者显得那么冷漠、反常,他们是否良心不安?

作为一个常人,对于人类生命在瞬间的逝去会表现出巨大的伤痛,甚至失态。这也是为什么那些面对生命在“眼前”逝去却无动于衷的“围观者”会被贴上“冷漠”、“无情”标签,会被舆论谴责的缘故。

当然,绝大多数未经训练的人在面对生命瞬间可能消殒的场合,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施救者,甚至可能惊慌失措而把好事变成坏事。比如面对突发性疾病,面对汽车突然地撞来等。但这不应成为“围观者”对生命逝去不尊重的理由。

更何况,李某奕的情况有所不同。她“跳楼”的行为开始于20日下午3点,最终跳下的时间是下午7:30,其间达4个半之长。除了当地公安、消防在紧急施救外,很多“围观者”变成了冷漠的看客,说出了“她怎么还不跳啊?”“死不了的”等不可理喻的话语。有视频显示,李某奕跳下后还有围观女子脸上满是笑容。

两年前,李某奕还是一名高三学生,正准备着高考读大学,如果不出意外,凭借她出众的外貌和智慧,或可有一个前景可期的人生。但是,因为在一次生病期间遭遇班主任罗某厚的猥亵,她的人生因此“反转”。尽管如此,面对不堪遭遇,她先想到的是找学校心理老师救助。可心理老师不当的干预,让她感觉班主任“丑陋、罪恶”。此后,李某奕无心上学,在2016年即尝试过两次自杀。

这样的遭遇本就该让“围观者”对其产生怜悯之心。但即便不知李某奕的遭遇,作为“围观者”也应该基于如此决绝于去死的年轻生命保持起码的同情,敬畏生命的不易。而不至于如此轻率地生出“她怎么还不跳啊?”的“困惑”,为其不快点跳下去而急不可耐。

也因此,当这起看似不大的事件被媒体曝光出来后,网友是一边倒地瞧不起那些围观李某奕跳楼的人,认为他们是无情的、冷漠的、麻木的。有网友甚至表示,“如果我的朋友圈有这种看客,马上绝交”。这或许是我们可欣慰的一面,因为至少还有很多人认为李某奕跳楼事件的“围观者”是丑陋的。

但纵观此案,也不能仅仅只是从道义上谴责如此冷漠的“围观者”。那些有“不良嗜好”的围观者是否刺激了李某奕的最终跳下,是否妨碍了公安、消防人员的救援,则可能涉及严肃的法律问题。对此,当地司法部门需进一步调查。看客的冷漠甚至丧失人性,令人不齿。如果有些人的行为一旦触犯法律,自然也应受到法律的惩罚。

不要笑话甘肃人。

2018年2月6日,成都,一名女子要跳楼,众人围观。临楼一名围观男子,不慎从楼下摔下来,当场死亡。

从看跳楼,到从楼下摔下来,这是死神的黑色幽默。

不要笑话成都人。

2011年8月23日,上海,一位女孩要跳楼。围观人群,有的抱着肩膀、面带笑容地观赏,有人大喊“你爽气点,要跳赶快跳”,甚至有人为“跳或不跳”立下赌约。

只有93岁老人周泽骅,冲着楼上喊:“不要跳,不要跳,有什么事情回家和妈妈讲讲,就都解决了。”

 不要笑话上海人。

2003年,湖南湘潭,41岁男子爬上5楼,想跳楼自杀。楼下围观者接近2000人,不断地发出欢呼、起哄声。有人吹着口哨,有人高喊“跳楼,跳楼!我脚都站麻了,再不跳我就走了。”

不要笑话湖南人。

冷漠,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难以治愈的癌,自私的癌。

一位朋友,前些天在朋友圈发一组视频,内容是测试在街头打女人,看有没有人站出来管。

结果很悲哀,在中国没人管,在外国有人管。

扶老人、管打女人这些事,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气,需要更大的无私。

但是,在有人跳楼的时候,不幸灾乐祸,不眉飞色舞,应该不难吧。

兔死尚且狐悲。为什么同为人,面对他人死亡,反而会兴高采烈,鼓掌欢呼呢?

有人分析,这是旁观者效应。旁观的人越多,越会觉得发生的事情,和他们无关,他们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这个效应的提出,和美国一起命案有关。1964年,纽约公园内一名女子被害,引起全美国轰动,因为38位旁观者无一报警,这事在美国掀起了社会道德观的反思浪潮。

和旁观者效应中的无人报警、无人行善比,“乐观跳楼”还是有区别。

“乐观跳楼”,是把别人的痛苦当成自己的快乐,已经和行凶者站到一边。

一个是不肯行善,一个是主动造恶。

主动造恶,显然要病得更严重一些。

我们为什么喜于从恶,而不再喜于从善呢?

从什么时候起,面对他人的灾难,面对他人的死亡,我们只会在心中计算其中的利益得失。

他人的喜与悲,难以撼动我们的灵魂,如果我们还有灵魂的话。

人之所以喜于做什么,一定是能从中得到好处,或者是物质,或者是精神(包括了灵魂)。

当做坏事,受不到物质上的惩罚、精神上的折磨时,人们就会习于从恶。

当做好事,得不到物质上的奖励、精神上的愉悦时,人们就会懒于从善。

物质上的奖惩,是制度管理的事。

精神上的好恶,是文化教育的事。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鸣。”

让我们静下心来,慢些炫耀财富,慢点追逐成功,听一听心灵的声音,暖一暖冷漠的灵魂。

你听,那位没有救到19岁庆阳女孩的消防队员,在夜色里,嚎啕大哭。

他的血,仍是热的。

买房,上房天下!房天下责任编辑:冷兰馨(常德优惠购房QQ群:533534886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