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餐补房补交通补...这些津贴你领到了吗?

中国经济网  2016-10-13 10:29

[摘要] 有种羡慕叫“别人家的餐补”,有种嫉妒是“别人家的交通补”,有种恨是“别人家的房补”。

在不同的单位,职工之间的补贴收入相差悬殊,说起一些补贴高的企事业单位,直让那些补贴少或根本没有补贴单位的职工“羡慕嫉妒恨”。餐补、车补、房补、供暖补贴……发多发少怎么算?一旦因津贴与单位出现争议,职工又该如何保存证据并维权?

注意,津贴也是工资!

津贴是为了补偿职工额外的或特殊的劳动消耗,以及保证职工的生活水平不受特殊条件影响而实行的一种工资补充形式,是职工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规定:

“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四十条规定:

本规定所称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第二条规定:

本办法所称工资是指企业根据国家和本市的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

按津贴的性质区分,大体可分为三类:

1、岗位性津贴

岗位津贴指为了补偿职工在某些特殊劳动条件岗位劳动的额外消耗而建立的津贴。例如,高温津贴,有毒有害津贴、矿山井下津贴、特殊技术岗位津贴、特重体力劳动岗位津贴、夜班津贴、流动施工津贴、盐业津贴、邮电外勤津贴等,都属于岗位性津贴。

2、地区性津贴

地区性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在某些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下生活费用的额外支出而建立的津贴。例如,林区津贴、地区生活费补贴、高寒山区津贴、海岛津贴等。这类津贴一般是由国家或地区、部门建立的。企业所在地区如属这些津贴的执行范围,即可照章执行。

3、保证生活性津贴

保证生活性津贴是指为保障职工实际工资收入和补偿职工生活费用额外支出而建立的津贴,如副食品价格补贴、肉价补贴、粮价补贴等等。这类补贴具体种类不多,主要是由国家或地区、部门建立的。企业属于执行范围的,即可照章执行。有些企业根据需要,在内部也建立了少量这类补贴,如房租、水电补贴等。

职工说:补贴相差悬殊

“一年房补可达1.5万元。”“餐补一顿10元吃不了一碗面。”“上班快10年了,餐补还是一顿10元,CPI不断攀高,之前可以吃饱,现在连一碗面条都吃不了。”“没有餐补的人飘过……”近日,一则关于餐补在网上引起热议。

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私企员工表示从没享受过餐补福利,而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或大企业的餐补福利,多的1个月将近千元。

“我们公司没有餐补,也没有餐厅,由于周边餐馆少,吃饭很贵,就算叫外卖至少一顿午餐也得20元。”在北京东三环一家私企工作的小赵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写字楼里小公司很多,吃饭要么是叫外卖,要么是到楼下的“711”买便餐,去餐馆的话不仅贵还得排队。

职工说:津贴落地难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秘书长张恒顺告诉记者,津贴是为了补偿职工在特殊劳动条件和艰苦环境下付出的额外和特殊的劳动消耗而支付给职工的报酬。比较常见的有高温津贴、低温津贴、夜班津贴、生育津贴等。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津贴在现实层面均不同程度地遭遇落地难,有的津贴甚至沦为“纸上权益”。

按照2012年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只要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摄氏度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记者此前在采访中发现,对于不少一线高温劳动者来说,高温津贴是年年强调年年空,沦为“纸上权益”。有的劳动者根本不知道有高温津贴这回事,有的即便知道企业不发也不敢主张自己的权利。而企业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有意规避这一政策,干脆不提或选择用饮料、绿豆汤、糖茶之类的物品代替。

“夜班津贴沉睡20年”

关于夜班津贴,国家层面并未出台过相关规定,各地则出台了相应的标准,但呈现参差不齐的状况,有的地方标准甚至已沉睡20年。比如,上海、江苏、山东等地,执行的仍是上世纪90年代的标准;湖南执行的是2005年的政策;河北执行的则是2008年的政策。

夜班津贴未能随着工资上涨水平随之调整,甚至出现了职工连续工作12,夜班费低为4.4元的现象。

“农民工少有生育津贴

近年来,有关生育津贴落地难的问题也颇受关注。在2015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表示,通过对历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农民工生育保险参保率一直很低,2008年仅有2%,直到2013年,才达到6.6%,女性农民工的生育保险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而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政协委员陈青松也呼吁:“尽快落实生育津贴发放政策,让产妇不用看企业脸色领产假工资。

单位不发津贴和补贴,该怎么办?

劳动法律专家表示,津贴、补贴属于工资的组成部分,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津贴、补贴发放产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职工可以向工会组织反映情况,也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还可直接申请劳动仲裁。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沈斌倜告诉记者,津贴发放具有强制性,用人单位应发而不发属于违法行为,但职工如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应享受的津贴,需要保存符合享受津贴条件的证据。而补贴则没有强制性,职工无权要求用人单位发放。但是,如果用人单位之前有规章制度规定发放补贴并已实际履行的,就不能随意停止发放。

虽然法律并无强制规定用人单位需要发放补贴,但是如今职工生活成本大幅提升,用人单位发放具有竞争力的补贴,既能体现对职工的关怀也是吸引人才的好方法。

拼团买房上房天下!房天下责任编辑:苏可(常德优惠购房QQ群:301698549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